2023-06-16 14:47:10
多少曾经响当当的人物,淹没在浩瀚的历史尘埃中,没了踪影。功名利禄酒一壶,帝王将相一抔土。卢福坦,我党元老,在1931年当选为政治局常委。可就是这么一号人物,却是十足的软骨头。1933年被敌人逮捕后,迅速叛变,泄露大量机密,致使我党损失惨重,之后更在敌特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卢福坦因没了价值,惨遭抛弃,无法前往台湾,新政府的公安机关将其逮捕归案,关押起来,并于1969年11月被处决。为什么早不处决,晚不处决,偏偏在1969年被处决掉呢?这跟康生有着莫大的直接关系。秘密处决令,正是康生下的。彼时,康生已同当年的卢福坦一样,都是位居常委的大人物。
卢福坦出生于1890年的山东泰安,早年是山东淄川县一公司的劳动工人。1926年,经我党在山东的负责人之一王尽美的介绍下,正式入党。卢福坦历任青岛市委书记、山东省委书记、河北省委书记、河南省委书记、全国总工会负责人、中组部部长等要职。在山东工作期间,卢福坦领导过著名的“山东暴动”。
1928年,在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指使下,党内大量任用和提拔工人出身的干部,进入领导岗位。卢福坦、向忠发(武汉三镇的码头工人)等进入政治局,前者是候补委员(很快成为正式委员),后者是常务委员会主席。1931年9月,因向忠发被捕叛变,政治局急需改选;卢福坦毛遂自荐,请求出任政治局总负责人。
卢福坦的这一愿望落空了,但在共产国际的授意下,还是被指定为政治局常委。卢福坦的才干是有的,但其党性和意志力实在薄弱,远不及蔡和森与瞿秋白。1932年12月,卢福坦被英国巡捕抓获,随即被移交到上海市警察局。能抓到这条大鱼,可把敌人高兴坏了。而且,这条大鱼的嘴巴一点都不硬。
根据上海警察局的资料显示,卢福坦的叛变极为迅速,比他的上级、前任向忠发还快;卢福坦的工人阶级出身,被斯大林视作铁一般的意志的保证;奈何,斯大林看走眼了,卢福坦没成为烈士,反而成为中统调查统计室的候补特务。在中统系统的工作期间,卢福坦一直没受到重用,只做到过一个地区的小股长。
在叛变期间,卢福坦交代出了一位同是我党要员的情况:康生在1930年,被捕叛变。对于历史上康生有没有变节,这是一个难以破解之谜,因为只有另一叛徒用嘴巴说,没有铁证般的资料——部分遗失,部分在台湾。卢福坦提过一嘴,陈赓也知道这件事,但没跟任何人提起过,直到建国初期因为“高饶”一事,才顺便提起过一句。
不管怎么说,康生被捕叛变的嫌疑是巨大的。卢福坦在1950年5月被捕,之后一直被异地秘密关押。1968年,对岸的情报当局抛出一份关于康生被捕叛变的资料,通过香港的渠道进入北京。康生从红卫兵那知道此事(在此之前并不知道卢福坦曝出过此事)后,既惶恐又恼火。
1969年11月,康生亲笔签名、谢富治批准的处决命令,从北京来到上海。这份处决令的对象,正是卢福坦。彼时,他已79岁高龄,被关押了近30年。上海公安局对这项命令感到疑惑不解,毕竟卢福坦年纪那么大了,体弱不堪,能惹出什么麻烦?最后,上海方面选了一个折中的法子:灌醉卢福坦,再将其枪决。
而这份处决令,为何会有康生、谢富治这两位在“文革”中红极一时的顶尖人物的参与呢?有康生是能够理解的,毕竟他直接参与其中,那为什么又还要谢富治的批准呢?
大概是因为,卢福坦一事,谢富治一开始就没处理好(中央收到相关简报),东窗事发后被康生指责,于是选用了这种方法共担责任,弥补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