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4 18:24:01
周立波原名周绍仪,字凤翔,又名奉悟。
他的作品风格形式优美隽永,内容却散发着生活和泥土气息,充满湖湘地域风貌,而且周立波还开辟了乡土文学的新主题。
在当时的文坛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不过让人唏嘘的是,如今提起“周立波”时,大家可能更多想到是那个争议颇大的海派清口周立波。
周立波出生在湖南益阳县的一个小村中,因为父亲是私塾老师,所以他得以学习到文化知识。
大家也知道,在当时能够读书识字是一件很奢望的事情,在父亲的教育下,周立波对于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渴望。
十六岁的时候,周立波进入长沙省立第一中学读书,在这里他一头扎进了书海中,进一步增长了见识。
周立波在读书的时候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周立波很积极的参加革命革命活动。
因为常常参与革命活动,周立波也被反对势力盯上,这也使得周立波为了逃离反动势力的迫害。
无奈前往上海,在进入大学以后,因为当时的上海各种思想碰撞,周立波得到了很快的成长。
还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友,不过在没有亲友的上海,周立波心中也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的时候就坐在书桌前开始写作。
二十二岁的时候,周立波和好友一同翻译了苏联的小说《狗胡同》(又名《大学生私生活》),这也说明了他在学习上很有成就。
书中讲述革命过程中的许多“苦恼”之一。粗浅的唯物论的见解,对于很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心理的动物学解释,以及“直接法的恋爱”的横行,让主人公卷入了不幸的爱恋旋涡之中了,很终酿成了堕胎和枪杀的悲剧。
因为参与了起草罢工宣言,周立波被抓进监狱,在监狱中他被严刑拷打,但是一句服软的话。
周立波都没有说过,再后来有了只要认罪就可以出狱的机会时,周立波依旧是坚守着自我。
在入党以后,周立波带着满腔热血去作战前线成为了一名战地记者,在枪林弹雨中他丝毫不畏惧。
第一时间就将前线的情况汇报,在晚上休息的时候,周立波也是俯身在桌前,将今日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
周立波跟着部队走南闯北,也是因为这些经历让周立波对写作收集了丰富的素材。
《暴风骤雨》、《湘江之夜》是周立波的代表作品,写出了特殊时期、特别的背景之下,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的疾苦。
他以人民群众为基础,在文学创作方面,他紧跟时代步伐,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就是他前进的方向。
他的作品后来还被改编成了电影和电视剧,一直被后辈传颂。
一九七九年九月二十五日,一个年迈的老人在北京的土地上,眼含不舍地,告别了他深爱着的祖国。
去世前,周立波的遗愿是将自己所有的财产捐献给国家,这位大文豪的积蓄只有八百元。
他的妻子含着眼泪完成了丈夫的遗愿。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以上就是本期要与大家所说的内容,如果对于这期内容有什么看法的话,可以在评论下方说出自己的理解。
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