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国共密谈,台湾保留四个师,蒋介石长子蒋经国担任台湾省长

2023-05-03 11:59:44

杀手阿一未百度云下载

1949年12月,蒋介石率领国民党军政要员溃逃到了台湾岛上,但是蒋介石不甘心失败,还大言不惭地提出了一年整训,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口号,还频繁地凭借其海空军优势,对大陆进行骚扰。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两岸虽然处于剑拔弩张的局面,但是双方私下里也有过多次接触。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订之后,台湾问题又被提了出来,此时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依然驻扎在台湾岛,巡弋在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军解放台湾,当时解放军海空军力量弱小,武力统一台湾的方案行不通,所以双方又开始了一系列的谈判。

1955年5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明确提出:“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毛泽东主席也表示,我们跟台湾要“和为贵”,爱国一家,要用和平方式解决国家统一问题。

中国国家领导人的态度出来后,一些有识之士立刻主动请缨,表示愿意和台湾方面接触。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1949年参加过北平和谈的南京政府代表团代表章士钊主动向周恩来请缨去香港,找他在国民党的旧友,去做蒋介石的工作,寻求和平统一的方案。为此,中央专门写了一封给蒋介石的信,章士钊来到香港后,托国民党驻香港负责文宣工作的许孝炎带回台北,交给蒋介石。

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倡导国共通过谈判来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并且提出了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具体办法。除了外交要交给中央外,台湾方面的人事安排,军政大权依然可以由蒋介石负责。如果台湾的建设资金不足,中央可以拨款资助他,台湾的社会改革也可以从缓,等到时机成熟了,蒋介石和台湾各界人民都同意了,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蒋介石将这封信看了三遍,但是他不知道大陆的具体想法是什么,于是让长子蒋经国派人和大陆联系。蒋经国让他的朋友,时任新加坡《南洋商报》驻香港的特约记者曹聚仁前往大陆,搞清楚大陆到底是什么态度。

曹聚仁接到任务后,立刻给他的老师,国民党元老邵力子写信,表达了他想和中共高层接触的意思,邵力子立刻向中央做出汇报,周恩来也很快安排曹聚仁到北京。1956年7月1日,曹聚仁从香港出发到北京。

7月16日,周总理,陈毅元帅会见了曹聚仁,曹聚仁的问题很现实,他一开始就问道:“你们所许诺的“和平解放”的票面里有多少价值?”周总理说:“和平解放的实际价值和票面价值是完全相符的,我们对台湾绝对不是招降,而是彼此商谈。只要政权统一,其他都可以坐下来商量和安排。”曹聚仁很快就要周总理的意思转告给了台北方面。

蒋介石十分担心在浙江奉化祖坟的安全,为此,曹聚仁还亲自跑了一趟浙江奉化,到了奉化溪口镇后,他代表蒋介石父子到蒋介石母亲的墓园里扫墓,还看了蒋介石以前的住宅,并一一拍照,蒋介石对此十分感动。

曹聚仁在和大陆接触的时候,蒋介石还让另外一个人,宋希濂的弟弟宋宜山前往大陆,以探望宋希濂的名义前往大陆,秘密访问北京。中央派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和宋宜山谈判,并提出台湾的政权可以归蒋介石领导,国民党也可以派人参加中央政权的领导,但是美国军事力量必须撤出台湾海峡。

宋宜山把和北京方面谈判的内容写成了一个一万五千字的报告,向蒋介石做出了汇报。但是宋宜山在汇报的时候,讲了不少颂扬大陆的话,这让蒋介石十分不满意,认为宋宜山被大陆赤化了,于是中断了和大陆的联系。

此后,蒋介石知道反攻大陆的机会比较渺茫,开始寻求其他的方法和大陆接触。1960年9月28日,在国民党召开的八届三中全会上,蒋介石提出了政治反攻为主,军事为辅,建设台湾,策进反攻的口号。1963年国民党召开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蒋介石又提出了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口号。

不过蒋介石从内心里其实也想看到两岸统一,1965年,原国民党二号人物李宗仁回到大陆,受到热烈欢迎后,蒋介石又想和大陆接触,看看大陆的态度是什么样。1965年夏,蒋介石让自己的长子蒋经国到香港找曹聚仁商谈,之后曹聚仁又跟蒋经国到了台中,向蒋介石回报大陆方面的态度。

蒋介石当时提出了六个要求,第一是蒋介石携旧部回大陆,可以定居在浙江以外的任何一个地区,蒋介石仍然担任国民党总裁;第二是蒋经国出任台湾省省长,台湾除交出外交与军事权外,北京只坚持农业方面施行耕者有其田,其他政务完全由台湾省全权处理,以20年为期限,期限到了之后继续谈;第三是台湾不可以接受美国任何经济和军事援助,如果财政上有困难,中央负责拨款;第四是台湾海军,空军并入解放军,陆军编为四个师,一个师驻扎在厦门和金门,其他三个师驻扎在台湾,第五是厦门和金门合并为一个自由市,该市市长由驻军师长兼任,师长由台湾征求北京统一后任命,其资格为陆军中将,第六是台湾现任文武百官官衔,待遇不变,人民生活保证只可以提高不能降低。

曹聚仁在得到蒋介石的具体态度后,立刻携带相关资料返回香港,将这六项条件汇报给大陆。其实蒋介石的这六项条件,在当时来说并不高,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蒋介石也表达出了很大的诚意。但是1966年发生的事情,让蒋介石感到了疑虑,从而改变了主意,使这次绝佳的统一机会付之东流。1972年,曹聚仁在澳门逝世,两岸丧失了最佳的联系人。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凤阳百科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