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1 14:07:16
01
孝顺父母是门“技术活”。
有的子女能做到让父母尽享天伦之乐,四世同堂其乐融融,把一大家子人的关系经营得亲厚热闹;有的子女自认为对父母掏心掏肺,对亲戚鞍前马后,却落得人人埋怨。
“愚孝”者阿华(化名)的经历,就体现出一个“费力不讨好”。
02
阿华出生在小县城,家庭条件一般,他勤奋读书,自己凭本事在大城市站稳脚跟,结了婚有了孩子。
妻子雯雯和他的条件差不多,看中了阿华的人品和勤奋的劲头,她生了娃也不辞职,指望着趁年轻多干几年,为养孩子多攒些本钱。
某天,阿华忽然把父母和弟弟接来家里住,没有和雯雯商量。
雯雯想,刚有了娃,婆家人来应该是帮忙照看孩子的,但是她想错了丈夫的心思,当晚,阿华跟她摊牌了。
阿华说:“你也知道,我家那个小县城一直发展不起来,小区没电梯,房子在四楼,父母住着上下楼不方便。再加上医院条件也不好,就让他们来了,孝顺父母有啥错呢?”
雯雯愣了,小两口自己还没打拼出多少家底儿,现在又要养娃,怎么负担老人的生活?
但是她知道,阿华是个非常孝顺的人,他说的小县城的条件也是个问题。
雯雯说:“那你弟弟跟着来了,打算怎么办呢?”
阿华的弟弟比他小十岁,正在上高一,成绩中上游,还有点叛逆,不是个好管教的年纪。这下三人一起住进来,日常相处恐怕有些尴尬难办。
阿华拍胸脯说:“你放心,我会管好他,不影响你和娃。咱们这里师资条件不错,转过来上学更能出成绩,以后家里也指望他呢!再说了,一家人就该住在一起啊!”
丈夫说得头头是道,雯雯虽然不高兴,但念着婆家人看上去也还好,就接受了现状。
这件事看上去简单,一家6口也热闹。但是生活本来的面貌是鸡毛蒜皮,六个人相处必然生出一系列的麻烦。
雯雯遇到的第一个难处就是做饭,6口人的吃喝用度,顿时让日常开销暴涨。
更何况小叔子17岁正在长身体,一顿饭吃两人的份,丈夫阿华免不了还要给弟弟买衣服买鞋子,学校里的学杂费、补课费,也都是阿华掏钱。
雯雯只觉得,仿佛突然多了一个儿子要养,简直不堪重负。
另外,公公婆婆老年人的作息和他们夫妻俩也对不上,老人早早起床了,一大早出门遛弯,十点回来吃饭,中午不吃,睡到下午四点再吃一顿就完事。
或许是他们在小县城生活闲散,才养成了这样的作息。
但是雯雯家里的作息一向是跟着上班的丈夫阿华来,吃标准的三顿饭。
公公婆婆本应该体谅子女,把自己的作息改一改,或者雯雯做饭时多做一些,等他们吃饭的时候热一热,也就省事多了。但是老人说吃不惯他们的饭,非要自己做。
一天下来,厨房用五回,实在是太浪费水电。
为了这些鸡毛蒜皮、柴米油盐的琐事,雯雯没少生闷气。但是她不想和公婆闹不开心,就私下里跟阿华说,希望他能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帮家里省省钱。
但是阿华也没有好办法,只说让她忍一忍。
没想到他们的谈话被阿华弟弟听去了,偷偷告诉了老人,老人当晚就发火,说儿子不孝顺不懂感恩,说儿媳一个妇道人家胡说八道、撺掇丈夫不孝顺父母。
这话说得没理,把雯雯气哭了,她只是为家里支出操心,没有嫌弃公婆的意思。
公婆的态度让雯雯心寒,这个不懂事还传闲话的小叔子更让她来气,索性当场吵翻,掏出记账本一笔一笔钱数落,让公婆自己养小儿子,不要花她的钱。
听了雯雯这么硬气的指责,公婆暴怒,拍桌子怒骂,小叔子在旁边冷笑翻白眼。
丈夫阿华是个糊涂的人,这时候只想劝和息事宁人,说父母:“家里花销确实多,我们两口子也快攒不下钱了。咱们也得节俭些,别这么花钱没个算计,让雯雯压力那么大。”
又说妻子:“父母年纪大了,短时间习惯难改,又不是故意惹你生气,别觉得我爸妈是欺负你,把事情闹得这么大,何必呢?”
这话说得两头不讨好,在他看来自己是一家之主,还觉得别人都得听他的。
雯雯抱着儿子夺门而出:“我惹不起你家人,我和儿子就是多余的!我走还不行吗?”说罢回了娘家,不接电话不给开门。
雯雯这一走,阿华心里空落落的,他想着跟父母“约法三章”,把家里操持得井井有条,妻子回来后一看没有那些糟心事,自然就原谅自己了。
可是当他自己当家管理这些琐事,才知道妻子的不容易,自己也越管越烦。
雯雯回娘家才一周,阿华就忍无可忍,对不知收敛的父母和弟弟失去了耐心,自己动手打包行李、买了车票,二话不说就把他们仨扯到车站去,把他们推上车,让他们再也别来了。
当晚,阿华把雯雯接回了家,发誓再也不干这种浑事了。
03
自古以来,孝顺父母就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
把孝顺父母这件事搞成跟父母结怨、与妻子闹翻,往往是因为男人没搞懂其中的人情事理,不懂得亲疏有别,埋下了祸患。
一:婚后的小家庭,是具有排他性的。
结婚成家,即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男人女人要撑起这个家庭,其他人都要往后排。
因此古人说“成家立业”,意思是让成年人把心思用在自己的小家庭上、用在自己以后的人生和事业上。因此,配偶关系应比父母和兄弟姐妹更亲近一层才对。
婚后的小家庭,意味着夫妻俩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有自己的事要做。
故事中丈夫接来父母和弟弟,花费夫妻俩的钱、占用小家庭的房间、干扰夫妻两人的正常作息,无疑是打破了小家庭发展的原计划。
更何况现代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间,更加排斥这种多人混住的生活方式。
从物质角度来说,一个刚刚建立的小家庭,经济条件、人力条件都是有限的,正是需要夫妻双方合力“搞建设”的阶段,再加上养育孩子,夫妻俩压力不小。
可见,婚后的小家庭绝不是帮助亲戚、供养老人的最佳状态。
二:无论男女,都要守好自己的家,打好家庭保卫战
现实生活中,供养老人、帮扶亲戚这些事会更加“残酷”。
因为所有牵扯钱的事情,都会变得复杂起来。
比如家里有兄弟姐妹的,出钱出力孝顺父母,会被质疑抢家产;能说会道、能哄老人家高兴的,会被怀疑骗老人立遗嘱;亲戚之间借个钱,要是让对方写借条,又容易破坏感情。
可见孝顺老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万一哪件事做得不顺别人心意了,可能反过来自己的小家还受牵连,平白无故被亲戚算计了财产。
即便是80后、90后一代的独生子女,上一代人也往往是多子家庭。
当下二胎、三胎逐步开放,这类亲戚之间的纠纷必然也会卷土重来。守护好自己的小家庭、保卫家庭的财产,与孝顺父母两头兼顾,是每一个成年人的“必修课”。
文/无笔